寄曾子固·斗粟犹惭报礼轻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斗粟犹惭报礼轻,敢嗟吾道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
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
荒城回首山川隔,更觉秋风白发生。

猜您喜欢

  • 1.《捣素赋汉朝·班婕妤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 2.《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近现代·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3.《画眉曲七首·其七宋朝·蔡珪时世华妆巧斗春,张卿态度独清新。五陵年少多才思,数点章台走马人。
  • 4.《偈五首·其四宋朝·释觉阿上人求真灭妄元非妙,即妄明真都是错。堪笑灵山老古锥,当阳抛下破木杓。
  • 5.《提溪道中怀秦露坡年丈明朝·李学一附骥当年识少游,燕台别后几经秋。山城且喜萍踪合,斗宿俄惊剑气浮。对酌黄花常佐酒,论交夜雨共登楼。何堪一别铜崖月,绿树青山障远眸。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