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六首·好乐世所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好乐世所共,欲禁安能舍。
孰能开其淫,要在习以雅。
敺人必如己,墨子见何寡。
惜哉後世音,至美不如野。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寄王琳南北朝·庾信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 2.《杂兴元朝·蔡九思郁郁桑与柘,环圃俱凄凄。采之乐蚕饥,复见青满枝。广畴稻苗多,种之恐迟迟。蚕妇与老农,何尝一解眉。芳春各载酒,竞睹群葩奇。锦衣与稻粱,辛苦元不知。鸾鹏与骐骥,迹远...
  • 3.《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五明朝·李贤我屋甚荒凉,还同子云宅。扶筇玩浮云,舒卷浑无迹。彭铿去已远,人寿谁过百。爱此篱菊黄,宁论鬓丝白。有酒斟酌之,年华何足惜。
  • 4.《汉武帝通天台址清朝·王士祯通天台畔望咸京,秋入秦川雨半晴。御宿不来仙掌散,宫车已往露盘倾。神光遥指虚无影,渭水长流日夜声。此去西风茂陵路,祗应肠断沈初明。
  • 5.《步步娇明朝·沈璟行介:托迹天涯空劳攘。举世皆罗网。奇毛已被伤。幸脱樊笼。更欲何向想介:我有个去处了。少不得。早晚入梁山。十字坡先自潜踪往内鸣锣介生。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