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金陵陈迹老莓苔,南北游人自往来。
最忆春风石城坞,家家桃杏过墙开。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辛丑入安山湖元朝·朱善湖水渺无际,篙工诉苦辛。天风能送客,川后不淹人。风浪排空阔,云山入望频。此生随万物,何必独伤神。
  • 2.《游天宫寺上方瑜道人出漫题宋朝·洪朋摄衣禅界中,高步上方外。乾坤更空阔,川岳谢埃块。行人杖屦底,地与烟霞会。道人游四衢,行止各无碍。竹日弄清影,松风听寒籁。心将万化冥,始觉斯游最。
  • 3.《石门歌宋朝·释有需吾结草庵蔡溪侧,四顾峰峦皆峭壁。石门千仞锁天津,来者欲登那措足。住此庵中是何缘,不诗不颂亦不禅。饥来苦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日照诸峰阴羃羃,负暄孤坐情何适。...
  • 4.《安素处士畴隐次郑遂昌韵元朝·虞堪沧海扬尘澒洞时,茫茫白日闪朱旗。田间勿怪小结屋,世上更谁能采芝。烟雨荒村归牧竖,风波极浦见渔师。清晨出耕晚入息,三尺黄鱼足办炊。
  • 5.《江上怀义公明朝·汪道会支公飞锡去,尚爱沃州山。茅屋云中住,松门定里关。磬吟风叶下,谷啸野猿閒。何日携瓢笠,从君烟水间。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