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元韵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秋来闲兴每登临,因叩精蓝望碧岑。
强策羸骖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同时览物悲欢异,自古忘名趣向深。
安得湖山归我手,静看云意学无心。

猜您喜欢

  • 1.《战城南南北朝·张正见蓟北驰胡骑,城南接短兵。云屯两阵合,剑聚七星明。旗交无复影,角愤有馀声。战罢披军策,还嗟李少卿。
  • 2.《三学院二首·其二宋朝·李鼗江横水如带,枫落山为屏。高深自天险,豪迈由地灵。行个古道中,下马坐邮亭。鹤栖必仙家,凤仪岂尧庭。神仙事恍惚,谁实观超升。孙氏一时杰,父兄俱有声。将军垂紫髯,阿瞒...
  • 3.《五言次韵和宋次道省直宋朝·沈遘少小学文史,焉知事簿书。时为吏舍直,端与玉山疏。丛竹聊相对,孤斟强自摅。犹欣二三子,佳句数开予。
  • 4.《登岱·其五明朝·李化龙陆海春涛万里看,泠泠清啸五云端。飞流倒泻三千尺,峭壁中分十八盘。风细幡幢朝贝阙,月明鸾鹤下星坛。寻仙吾欲成长往,天柱峰头好挂冠。
  • 5.《新丰清朝·王士祯汉代枌榆社,遗墟极望平。空提三尺剑,忍啜一杯羹。细雨新丰树,寒芜小苑城。惟馀舞阳庙,漠漠土花生。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