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一扁舟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夜长眠屡起。
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爱此露的皪,复怜云绮靡。
谅无与歌弦,幽独亦可喜。

猜您喜欢

  • 1.《进学解唐朝·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
  • 2.《临江仙·眉如云开初月宋朝·陈妙常眉如云开初月,纤纤一搦腰肢。与君相识未多时。不知因个甚,裙带短些儿。茶饭不思常是病,终朝如醉如痴。此情犹恐外人疑。特将心腹事,报与粉郎知。
  • 3.《奉怀深父学士友兄·其一宋朝·彭汝砺泛泛公舟何所之,江湖不似月相随。关西夫子吾所畏,河上丈人今所思。蓬发白如相别日,菊花黄似去年时。看花欲饮竟无味,不是贫家缺酒卮。
  • 4.《咏史十首·其六·灌夫明朝·佘翔长安豪杰窟,权贵势相移。今朝武安客,昨日事魏其。一请城南曲,嫌隙良在兹。所嗟俱戚里,安用倾夺为。将军善使酒,骂坐且为谁。一朝论弃市,笑杀颍川儿。
  • 5.《谒希夷像明朝·李寄峡口猿啼与鸟啼,白云终日护希夷。如今驴背无由堕,正是先生熟睡时。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