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二首·虽得康庄亦好还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虽得康庄亦好还,每逢沟渐便知难。
由来此物非他物,莫道何曾似仰山。

猜您喜欢

  • 1.《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朝·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 2.《题高太常赠钱文学画竹明朝·王汝玉美人抱贞节,来自苕溪阴。相遇玉堂仙,贻赠比兼金。猗彼绿竹枝,琅然瑶华音。微物岂足贵,用表岁寒心。
  • 3.《咏怀四律·其一清朝·巨赞桂林诗句悔屠龙,谁识今朝剑血浓。夸克犹存基本想,核酸尚作仿生攻。思维未越雷池步,实验应登辩證峰。惆怅东君仍作客,李公往矣意憧憧。
  • 4.《早春杂兴八首·其七明朝·李孙宸去年朔气重,煖意早春多。酒熟花争发,帘开鸟自歌。懒锄从蔓草,多病称烟萝。一夜催花雨,朝添池上波。
  • 5.《牧羊关明朝·谷子敬他去处管七十二福地。辖三十六洞天。这河与弱水相连。山号昆崙。地名阆苑。须不是系马邮亭畔。送客渭城边。离你那汴河堤早程三百。隔您那灞陵桥有路八千。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