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枝如残人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秋枝如残人,颜色先憔悴。
微寒吹已空,性命一何脆。
宁当记畴昔,葩叶相妩媚。
岁行谁使然,好杀岂天意。

猜您喜欢

  • 1.《寄黎眉州宋朝·苏轼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 2.《山行留客唐朝·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3.《依韵和查许国梅花六首·其四宋朝·陆佃妆阁无端画月黄,见他閒淡转苍忙。陇头惆怅经年别,衣上慇勤尽日香。期刻莫将蓬鬓插,思量消得瓠犀尝。若教梵竺诸天有,何必龙华引象王。
  • 4.《多丽明朝·吕福生夜未央,蛩声一片侵床。漏滴沥、云颓雨咽,谱成半枕凄凉。空怅望、纤林带月,不堪闻、孤雁啼霜。灯泪红残,香心字冷,难将樽酒倩疏狂。恨人去,天涯路远,抛却好春光。向只...
  • 5.《閒居明朝·李之世昼永柴扉寂不扃,荒墟微日澹栊棂。僧过竹院频留偈,客散茶寮自续经。鸟语忽从花底哢,渔船閒傍柳阴停。幽栖未便忘人世,肯向尊前赋独醒。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