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几年相约在林丘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几年相约在林丘,眼见京江更阻游。
遗我珠玑何以报,恨无瑶玉与公舟。

猜您喜欢

  • 1.《送程给事知越州宋朝·张修紫泥封诏下天关,青锁俄虚侍从班。朝袖暂怀新印绶,绣衣荣过旧家山。鉴湖风月供吟笔,稽岭烟霞入醉颜。宸眷未应容满岁,使车行被命书还。
  • 2.《依虞仲韵寄刘元礼宋朝·许景衡先友相从古所惇,杖藜当日喜盘桓。云泉何啻千年别,尘土长怀一笑欢。但扫劳心身后事,何须天地掌中观。果容怜念如前约,卜筑从今始苟完。
  • 3.《磁州宋朝·彭汝砺初闻神铁语,旧记滏阳名。地擅磁毛富,时无石鼓声。夕阳神武冢,秋水武安城。叹息彼之子,奚为蜗角争。
  • 4.《送邓伯乔远游明朝·李孙宸丘壑那能恋,多君事远游。清时收国士,词客借前筹。云含晴日雨,草变夏时秋。别离看后夜,莲社不堪愁。
  • 5.《通伯去年属题《碧梧翠竹山馆图》,久未成诗,今偶有触,赋此寄北京清朝·方守敦家山无限好,况此林馆鲜。画图伊何人,能传淇澳天。我家实咫尺,常对此中贤。泉石坐潇洒,图书富丹铅。高文述前辈,精灵三百年。潜思极今古,万象窥云烟。饥溺有素抱,声名...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