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杏花三首·看时高艳先惊眼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看时高艳先惊眼,折处幽香易满怀。
野女强簪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唐朝·杜甫太常楼船声嗷嘈,问兵刮寇趋下牢。牧出令奔飞百艘,猛蛟突兽纷腾逃。白帝寒城驻锦袍,玄冬示我胡国刀。壮士短衣头虎毛,凭轩拔鞘天为高。翻风转日木怒号,冰翼雪澹伤哀猱。...
  • 2.《夏日途中即事唐朝·佚名何事镇驱驱,驰骖傍海隅。溪边论宿处,涧下指餐厨。万里山河异,千般物色殊。愁来竟不语,马上但长吁。
  • 3.《依虞仲韵寄刘元礼宋朝·许景衡先友相从古所惇,杖藜当日喜盘桓。云泉何啻千年别,尘土长怀一笑欢。但扫劳心身后事,何须天地掌中观。果容怜念如前约,卜筑从今始苟完。
  • 4.《湖城二首(令阌乡)·其一清朝·王士祯泉鸠里畔动悲风,回首秦山隔万重。仙意已穷巫蛊起,茂陵遗恨犬台宫。
  • 5.《送吴天章归中条山清朝·王士祯月始在房群阴终,冻禽塌翅啼酸风。吕生置酒邀我饮,清歌笑倚商玲珑。朝来宿酲卧未析,吴郎告我归河东。北风雨雪满天地,层冰千里高穹窿。行人皲瘃手指堕,狐裘嗟汝胡蒙茸。...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