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吉父将赴南康官归金溪三首·还家一笑即芳辰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还家一笑即芳辰,好与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猜您喜欢

  • 1.《长命女·春日宴五代·冯延巳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 2.《求因果·其七·修善十一首唐朝·敦煌曲子劝善比来无恶意,学取如来智。同向菩提会里行。清净了无生。但知学善莫狐疑,生死与君期。改除三毒变慈悲。诸佛当时知。
  • 3.《求因果息争十首·其七唐朝·敦煌曲子无理有钱多破用,官典相原纵。有理无钱吃棒人。自损自家身。根本两家全是可,只是争人我。村戆终当不肯休。经县又经州。
  • 4.《击壤元朝·王祯泰和民如何,戏适因块壤。相从杂稚耋,峙立越寻丈。乘平初侧一,得隽终杀两。徒歌足欢愉,至意自融盎。帝力既不知,大德日荡荡。尔来几千年,古俗遂长往。虽云遗制在,淳风...
  • 5.《寄怀李长蘅兼索其近笔明朝·沈守正不得灵峰住数时,巨灵含沁薜萝嗤。君归满路莼丝紫,我在空山菊蕊迟。清夜酒阑谁度曲,丹枫貌出自题诗。少文抱有烟霞痼,特寄藤溪为治之。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