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晴·一抹明霞黯淡红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一抹明霞黯淡红,瓦沟已见雪花融。
前山末放晓寒散,犹锁白云三两峰。

猜您喜欢

  • 1.《咏南阳唐朝·汪遵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 2.《题使台后圃八首·其四·阜安堂宋朝·释德洪礼义成风俗,丰登民阜安。此堂共僚属,把酒听吹弹。地富湖山美,宵晴风月寒。胜游无俗韵,意适有余欢。
  • 3.《送樊仲宜元朝·顾盟樊郎昔补太常掾,郊祀通天致敬时。先过罘罳张鼓乐,复从卤簿建旌旗。颁宣即用金书刻,读祝还令玉版持。今日江南见樵者,命渠歌作赠行诗。
  • 4.《陪万五溪学宪至雁山明朝·朱谏雁山山下惠风和,野老追随使节过。海气尽消波色定,楝花才落鸟声多。林烟漠漠春将别,世路纷纷发易皤。借取僧房同一宿,夜凉明月下庭柯。
  • 5.《首夏同青门雪航以宁允恭叔度宴集秋水阁即事限韵清朝·汪绎凭高风物欲凌秋,门外平湖碧似油。暝色已归鸦背外,斜阳犹恋柳梢头。疏疏远岫屏间画,点点轻帆镜里鸥。不尽萧条东涧水,至今呜咽为谁流?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