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太一宫壁二首·草色浮云漠漠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草色浮云漠漠,树阴落日潭潭。
三十六陂流水,白头想见江南。

赏析/鉴赏

【注释】:
“草色浮漠漠,树阴落日潭潭。”一作“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猜您喜欢

  • 1.《西江月·梅花宋朝·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 2.《题所居村舍唐朝·杜荀鹤 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 3.《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宋朝·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 4.《赋墨雁图分得宿雁宋朝·赵希㯝漠漠秋汀起晚烟,半攲寒影立风前。月明应有芦花梦,飞遍江湖万里天。
  • 5.《题压波阁宋朝·释德洪雪玉在躬贤令尹,江山约束入宏规。惊波溅岸凭陵□,杰阁控云弹压之。雾敛尘清闲纵目,蜂争蚁分想当时。邦人准拟朱栏外,安著他年惠爱碑。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