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辞四首·去序三朝圣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去序三朝圣,行崩万国天。
忧勤无旷古,治洽最长年。
仁育齐高厚,哀思罄幅员。
欲知千载美,道德冠遗编。

猜您喜欢

  • 1.《古怀·遗经姑置楚包茅元朝·王逢 遗经姑置楚包茅,新笔恭书《蛊》上爻。利尽岛溟珠象郡,道湮周鲁凤麟郊。自判优悠不堪事,薙鸸添室翠分巢。¤ ...
  • 2.《大明寺元朝·马煦乔木千章拥大明,南风细洒葛衣清。鬓丝禅榻茶香里,静听黄鹂求友声。
  • 3.《别弟文益往蜀省按察佥事文信元朝·戴奎我家迁居自闽土,传世于今十有五。源源始从五季来,子姓咸知立门户。儒贤术业每升堂,云路登跻亦联武。石屏先生曾叔祖,锦绣轮囷作肝腑。平生踪迹半江湖,只把文章傲圭组。...
  • 4.《读陶诗明朝·甘应奎渊明苦邑令,高吟《归去来》。五斗腰不折,乃为乞食哀。昨非与今是,俗子徒惊猜。南山不改色,落我手中杯。
  • 5.《东阿道中明朝·汪康谣高岸深藏谷,颓垣曲带溪。草香风过陇,土滑雨沾犁。泲水流终伏,荒台迹已迷。前山不可极,马首暮云低。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