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
春晨花上露,芳气著人衣。

猜您喜欢

  • 1.《春晴明朝·朱泰堪膏雨初收日载阳,眼前景物富韶光。碧池一夜水平岸,红杏数枝花出墙。芳草不随蓂荚换,游丝欲共柳条长。海棠庭院偏明媚,莫遣东风又作狂。
  • 2.《羊流作清朝·王士祯山势围荒垒,犹传太传城。风流一销歇,华表只纵横。落日高平道,残碑岘首情。当年堕泪处,髣髴见平生。
  • 3.《女郎山清朝·王士祯卧舆梦初起,遥见女郎山。雨过开奁镜,烟消露髻鬟。灵祠空翠里,瑶瑟碧云间。不是崔罗什,何因奉玉颜。
  • 4.《归州书感清朝·王士祯历历青山远更围,萧萧红叶晚争飞。一天暮雨来巫峡,万里寒潮到秭归。郢路苍茫衰草遍,楚宫芜没昔人非。滩声半夜堪头白,况复天涯未授衣。
  • 5.《洗象行清朝·王士祯水关苍苍柳阴碧,宝马流苏纷络绎。日中传呼洗象来,玉河波射珊瑚赤。须臾钲鼓干云霄,万夫声寂如秋宵。虎毛蛮奴踞象顶,丘山不动何岧峣。岸边突兀二十四,直下波涛若崩坠。...
王安石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安石(1021年12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