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院假山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风涛舂断越山骨,聚集奇险成千峰。
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岩底藏蛟龙。

猜您喜欢

  • 1.《题赵子昂竹石元朝·陈孔彦徒羡芙蕖与牡丹,繁华瞬息易凋残。何如竹石常清淡,冬雪春风一样看。
  • 2.《送超禅师(云门派)宋朝·沈辽老夫结庵南山前,此生终不蹈世缘。邂逅云门亦何言,白云无心媚青天。禅师来自庐江壖,一住秋浦逾十年。不露锋角常坦然,四方禅客芒屩穿。朝来击鼓登法筵,一钵出置行路边。...
  • 3.《宋朝·张浓如今若把菱花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 4.《偈·其二宋朝·释祖镜吾顶从来似月圆,虽冠其发不成仙。今朝抛下无遮障,放出神光透碧天。
  • 5.《江风山月堂明朝·李贤风月江山景,秋来共寂寥。籁生凉气肃,天净晚烟消。翠色经朝雨,寒声起暮潮。堂前得此会,眼界自逍遥。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