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仲弓廷评栽竹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移得溪边翠,来为庭下阴。
惜根存旧土,带笋助新林。
暗换萧萧叶,知虚寸寸心。
东风莫摇撼,培壅未应深。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春草唐朝·唐彦谦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 2.《天人三策汉朝·董仲舒仲舒对曰: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
  • 3.《道士宋朝·陈元老头戴鹿胎皮,身披鹤氅衣。月寒丹井立,霜白醮坛归。
  • 4.《秋日西湖·其三宋朝·释道潜南山爽气对朝扉,竹露吹风更湿衣。可是吟魂怯清景,何妨著屐步苔矶。
  • 5.《归田明朝·吕烱吾本语溪人,稍娴农家务。桑麻蓊如林,春深足蚕布。硗田虽薄收,料理免饥饿。稚子候我还,野老复相顾。谓予干五斗,误此去乡故。南山空自青,谁与对朝暮。及今巾车归,啸咏...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