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持国遗洛笋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龙孙春吐一尺牙,紫锦包玉离泥沙。
金刀璀错截嫩节,铜驰不与大梁赊。
持寄韩郎绿蒲束,莫令卫女苦思家。
韩郎才调偏能赋,分饷唯思楚景差。
因之善谑诵淇澳,欲学报投无木瓜。

猜您喜欢

  • 1.《即事五首·其二宋朝·吕陶闭门可以罗雀,垂钓何必求鱼。有耳倦闻俗事,无心更读閒书。
  • 2.《和李子将泛莲波见怀之作明朝·何巩道一秋心绪对流波,风起回塘落晚荷。下坂白羊惊野火,出林红鸟学蛮歌。溪非近海潮生小,叶渐辞枝见月多。欲访李郎愁道阻,愿随渔者逐烟蓑。
  • 3.《早春次吴希晓韵明朝·佘翔岁事才三日,寒阴日渐消。忽寻芳草去,不待美人招。煮茗初删竹,倾醪更著椒。春风轻拂柳,未许折柔条。
  • 4.《皂林古驿明朝·吕屏万顷祥符荡,今朝载酒过。日熏人易醉,风静水无波。客路争摇桨,渔舟漫晒蓑。到家明月上,舞袖正婆娑。
  • 5.《一斛珠·寓言明朝·李雯垂阳如幕,看花每恨东风恶。舞衣虽在薇香薄。撩乱云鬟,何处安金雀。天上柳绵吹又落,玉颜已破情如昨。学时剩有相思约。今日相思,人倚栏干角。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