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监挽词三首·西蜀何夫子

朝代:宋朝|作者:梅尧臣|
西蜀何夫子,濡毫作冢铭。
辽辽传耳目,炳炳若丹青。
罢市知遗爱,存祠识旧形。
生刍莫能置,江阔底沧溟。

猜您喜欢

  • 1.《水濂洞宋朝·洞门千尺挂飞流,碎玉联珠冷喷湫。万古无人能手捲,紫萝为带月为钩。
  • 2.《和少述春日四首·其一宋朝·沈遘春日融融二月晴,春风蔼蔼百花明。少年嬉逐正应急,何处歌箫走马声。
  • 3.《宋朝·范纯粹惯处贱贫知世态,饱谙迁谪见家风。
  • 4.《贺兄长有子宋朝·彭汝砺鳷鹊曾将喜信来,奇祥昨夜出珠胎。一枝始得龙孙贵,万里看成骥子材。道路笑临诗首首,庭帏欢上酒杯杯。风吹消息归江国,老稚应须眼为开。
  • 5.《和张侍读游蜀山宋朝·彭汝砺日光拂拂已破卯,野色依依犹带秋。风卷旌旗出城曲,云迎步履过林幽。欲扳悬崖访猿鹤,更逐去鸟穷渊丘。脱洒尘埃坐清旷,静窥万物都蜉蝣。
梅尧臣的诗词曲代表作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