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炭女

朝代:近现代|作者:刘凤梧|

薄命朱颜总俭妆,蓬门争识绮罗香。

平时阿母教炊爨,午季诸姑共采桑。

忽闻村社来师旅,征取工兵到闺女。

底事军书日夜催,爷娘相顾泪如雨。

女儿亲老无兄弟,欲倩旁人真不易。

检点行装只敝衣,风霜凛冽稀棉被。

黎明里正已到门,只说寒窑在远村。

男丁伐木女烧炭,作工直到月黄昏。

明堂山上多烟雾,回望家乡隔云树。

身寒不得衣轻棉,腹饥惟有餐山芋。

栗树千斤装一窑,手执叉钳日夜劳。

忙时那避风和雨,争取工分夺锦标。

同行堪悯张家嫂,伊有孤儿在襁褓。

丈夫前岁去从军,家有慈亲已衰老。

儿依祖母哭要娘,白衣黄口泪沾裳。

我闻此语心如捣,亦抛红泪向斜阳。

斜阳欲下天将暮,指挥催炭急星火。

一窑要炭产千斤,如少一斤要赔补。

赔补不得将被囚,满身不觉汗浆流。

官家有女贪酣睡,日高三丈卧红楼。

茅棚夜冷浑难寐,不识双亲知也未。

欲倩鳞鸿寄音信,争奈工头若魑魅。

强取家书翻复看,不许一字说艰难。

儿家辛苦何人惜,山谷繁花任自残。

花残天上馀明月,几度团圞归不得。

夜永衾寒向火红,天昏眼倦悲云黑。

稻禾栖亩无人收,婴儿在室乏娘求。

装炭固须劳织女,驾车尤复累牵牛。

烧炭延期到冬节,万座洪炉炼钢铁。

铁运邻邦换器机,讵知都是工人血!

山中女儿重添愁,千人跃进争上游。

家有老亲望儿返,何时马角乌白头。

我有荆妻亦在数,检查身体力不够。

糇粮已裹欣放归,儿女嬉嬉告亲友。

只有邻家薄命姑,仍在山中作火夫。

风霜饱试朱颜老,谁识鲛人泪溅珠!

猜您喜欢

  • 1.《送王汝弼归宁夏明朝·王佐(汝学)灵州西望是阳关,休唱阳关惨玉颜。珍重赠君无别物,袖中惟有贺兰山。
  • 2.《十可行十颂(并叙)·经行宋朝·释清远石上林间鸟道平,斋馀无事略经行。归来试问同心侣,今日如何作么生。
  • 3.《墨竹元朝·应梦虎为爱江头碧玉林,生绡移入小斋深。轩屏得此数竿足,淇澳从教千亩阴。幸免雪霜侵直干,不妨木石伴虚心。苏仙文老成寥落,安得高人为赏音。
  • 4.《春吟明朝·李弃东风吹我衣,不能开我眉。何曾如草木,动辄得芳菲。有葽皆秋气,无声不子规。踏青驱拄杖,席地误沾泥。呼仆抬愚谑,过僧值掩扉。会心行到且,疏雨促人归。
  • 5.《韩孟郁李宾廷见过时予将解馆还山·其一明朝·李孙宸懒性疏逢世,襟期但汝论。壮心频说剑,凉夜且开尊。落木城头急,鸣虫竹下喧。所怜明发别,添烛续清言。
刘凤梧(1894—1974),名国桐,一字威禽,号蕉窗老人,又署司空遁叟,安徽岳西古坊乡人。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安徽大学文学院,曾从桐城胡渊如、潘季野、长沙陈慎登诸先生学,从蜀中李大防(范之)、周岸登(癸叔)二词学教授学词。任安徽省教育厅视导及安庆各中学教师多年。1949年秋退归故里,改业行医。1957年,受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革”后期病逝。有《蕉轩诗钞》,《病蛩吟草》、《劫火集》、《绿波词稿》,共诗词四千余首,由幼子梦芙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