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寺·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释今无|

无因乞食见高幡,村落萧条动世尊。

偶策竹筇趋客舍,倒迎草履失山门。

莺啼绿树声初滑,兴引红云日未昏。

独酌浊醪閒引领,海天碧尽自无痕。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猜您喜欢

  • 1.《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宋朝·辛弃疾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 2.《湘南即事唐朝·戴叔伦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 3.《喜小孤山开江舟行无阻明朝·王佐(汝学)小孤卧江江水回,盘涡转毂入山隈。山隈吸风盘转急,北客舟人相看泣。女娲立极巧无施,大禹济川功未及。圣王手把天地户,江海顺流天地助。昨夜风雷檄巨灵,劈开山背放江行。...
  • 4.《题越望亭呈笃斋汤郡侯明朝·沈鍊重峦郁嵂俯崇城,绮榭初依巘道明。珠翼依空双凤起,玉螭承露九华生。上游日月攀将近,四面山河削不成。幸得欢游陪燕赏,秖将歌咏颂升平。
  • 5.《咏怀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二十四明朝·沈鍊姑射有神人,冰骨为其姿。被服天机锦,玉屑充渴饥。窈窕处金闺,兰蕙方葳蕤。孤操凛霜雪,抱瑟含微辞。独立万物表,耻与姬姜随。视世若尘土,择对安足为。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