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回舟花田小憩·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释今无|

已抛竹杖不须扶,线断芒鞋脚也无。

瀹笋兴能添此际,寻花人自费工夫。

昨宵月窟醒如梦,今日荒原梦亦苏。

爱杀短莎江上绿,曲肱吾且任真吾。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2. 先夕雅集梁吟草堂,不寐二宿矣

猜您喜欢

  • 1.《和进士姑苏杜子开宴读书台韵明朝·王佐(汝学)陶公去后我来游,尚有高台睨八州。吴楚江山双目了,池亭风月半囊收。堂听鲁鼓移三马,诗擅庖丁解十牛。日暮驱车下山麓,我心恋恋未能休。
  • 2.《锡山施医官彦清以诗见贶奉答明朝·王㒜蓬莱未缀侍臣班,浮世功名出处间。老去俗尘终不染,閒来幽事颇相关。九重金阙身曾到,百丈丹崖手亦攀。别后可胜乡国望,白云红树绕龙山。
  • 3.《起晚宋朝·释清远展脚缩脚饥鼠啼,合眼开眼重露晞。觉来始了梦时事,梦处宁容觉后知。瞬息黄粱犹未熟,翩翻蝴蝶正狂飞。披衣独坐日正午,试问何如半夜时。
  • 4.《悼亡二十五首·其二十明朝·江源旧事凄凉不可听,相思一座鬓星星。窗残夜月人何处,银烛秋光冷画屏。
  • 5.《舟次同杨应先谭敬质玩月明朝·李之世乡心同此地,旅食算流年。几度天边月,虚从望里圆。凉风低烛影,清露湿茶烟。为爱连宵话,推篷未忍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