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澹归韵九首·其七

朝代:清朝|作者:释今无|

乞食难逢宇宙清,菊花无计觅残英。

正当好境有猿啸,未必愁人尽水声。

雨暗忆过三老坳,夜深还下五婆城。

独持此意知多少,千尺云峰插石屏。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猜您喜欢

  • 1.《原壤歌春秋战国·先秦无名氏貍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 2.《予有京师之役十月三日诸君子祖饯章江门行舟阻南征军士未发对景书怀以答厚意元朝·吴当城郭寒空迥,舟航晚景移。故人从此别,对酒忍相离。漠漠孤灯远,依依去棹迟。碧天新月夕,红树乱云时。灯火渔家市,钲铙虎士旗。近闻炎海变,颇觉羽书驰。云鸟初成阵,戈船...
  • 3.《琼花行宋朝·楼镰琼花未信无双无,特与翔鹤游江都。炷香展敬下古殿,相羊盘礴亭南隅。我欲歌之词,我欲声之诗。龙蛇满四壁,妍丑纷淋漓。一笑讯花花不语,斯须花以臆对之。自从天上来蕃釐,...
  • 4.《蟠龙山宋朝·蟠龙山名何所因,为言山作蟠龙形。欲寻地志质诸古,适遇野老传于今。伟哉造化巧经始,斲以斧凿初无痕。四傍坦夷渺原隰,一径窈窕森松筠。回旋屈曲隐头角,蓊郁葱翠含精神。...
  • 5.《雨中赴饮明朝·吴宗汉烟云漠漠近黄昏,门径苔深印屐痕。沧海座中山带郭,鹁鸠声里雨连村。秋风落叶仍愁鬓,长笛当楼欲断魂。狂客频来君莫笑,山公曾醉习家园。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