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澹归韵九首·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释今无|

一处心肝几处悬,常啼纵死却关天。

欲明是玉难为脚,不去挑柴也负肩。

火入巨溟终竭海,丝连危石莫沉渊。

洪濛万古无人判,骨似轻埃不用怜。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猜您喜欢

  • 1.《送穆伯通归成都二首·其二宋朝·吕陶欲赋长谣赠别君,不胜离绪懒条陈。读书有感旧循吏,对酒无悰少故人。事往何须嗟蹭蹬,时来应是起沈沦。石城山下西南望,更约瓜期在早春。
  • 2.《杂诗·其四宋朝·沈辽古人有精思,飘飘出天壤。遗形若屣履,宁复顾烦鞅。高凤会幽趣,乃贻漂麦让。御寇好游适,初闻内观赏。希夷本人境,奚惮不可往。有说即忘言,指象真为驵。
  • 3.《依韵和李元中兼寄伯时二首·其一宋朝·陆佃龙眠三李晦声尘,长望淮壖与海滨。自古市朝成底事,即今猿鹤伴他人。细思南陌东阡月,大胜千门万户春。可惜欲归归未得,不知家酿为谁醇。
  • 4.《绝句元朝·张谷隐居城市绝尘埃,秋菊春来手自栽。一卷楞伽读未罢,南山相对翠崔嵬。
  • 5.《和吴文宗南洲别墅落成之作·其二明朝·朱浙乾坤剩得此身閒,水石萧然屋数间。小结亭台无俗物,便于人境隔尘寰。半生旧事浑如梦,终古青山不改颜。雨笠烟蓑了春务,幽篁尽日掩重关。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