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山寮口占·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释今无|

骨冷岩花好,空还旧器除。

半尘金菡萏,一镜玉蟾蜍。

地脉无风火,松声有卷舒。

瞥然孤念起,随意借吾庐。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

2. 丁巳秋八,都寺旋庵湛公病笃,予自海幢还,与其永诀,不自觉其悲而成声也。

猜您喜欢

  • 1.《周瑜墓(墓在巴丘新涂县)明朝·王佐(汝学)挥毫欲写周公瑾,江左谁当不世雄。料敌未烦玄德虑,运筹常与仲谋同。吴人醉在醇醪里,汉贼魂沉燥荻中。今日巴丘一坯土,尚应千载赏英风。
  • 2.《来德堂元朝·刘绍树栋非一寻,筑台非一尺。绵绵咏瓜瓞,长发由厚积。伟兹誇名宗,衍庆表先德。奕叶方著华,所因诚自昔。基深业从大,渊浚流以益。何善不流光,家声宜赫奕。矧伊奉尝蒸,华构...
  • 3.《秋日园居漫兴·其十九明朝·李孙宸几秋燕市忆尘踪,仆仆黄砂马上逢。何似小楼清梦后,满天明月在高松。
  • 4.《山涧(一名浣花渠)明朝·李之世涧畔累累甃石斑,无泉休讶涧空閒。请君过雨时来看,嫩绿柔红流出山。
  • 5.《解佩令·赋余氏女子绣洛神图清朝·王士祯芝田蘅薄,明珠翠羽。想当年、洛水凌波步。尚忆君王,留怨种、枕遗金缕。为多情、迟君东路。神人閒阻。神光离合,空怊怅、斜阳烟树。今日东阿,也邺下、风流终古。最伤心、...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