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山寮口占·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释今无|

黄金那可铸,握手泪涟洏。

共作他生别,如看花落时。

草虫悲更切,灯影梦还痴。

静理萧萧鬓,吾行恐未迟。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2. 丁巳秋八,都寺旋庵湛公病笃,予自海幢还,与其永诀,不自觉其悲而成声也。

猜您喜欢

  • 1.《十月郊行元朝·李昱连日小斋闭,出门幽兴多。青山云外断,红叶树头过。丛筱群飞雀,晴漪并浴鹅。吟馀真自得,诗法到阴何。
  • 2.《庭院飞花明朝·王猷庭院春回白昼迟,飞花片片逐游丝。相看莫向风前舞,留得馀香扑酒卮。
  • 3.《发澄江述事言怀元朝·戴奎忆昔归隐东海头,矢心不逐群儿游。结屋空山卧深雪,篝灯永夜吟清秋。如此栖迟踰半纪,自甘疏粝馀无求。长竿或从严濑钓,短笔肯效班生投。海国纷纷擅豪右,五花骢马千金裘。...
  • 4.《登高唐观清朝·王士祯西上高唐观,阳云对旧台。瑶姬何处所,望远独徘徊。恍忽荆王梦,芳华宋玉才。细腰宫畔柳,并作楚人哀。
  • 5.《桂枝香·秋蛩清朝·杜贵墀西风响碎、向侯馆空帏,唤愁惊睡。又是荒台草羃,故宫门闭。年年不少伤心事,傍潘郎、鬓丝提起。怕分明语,凄凄切切,又低低地。料思妇、寒生孤被,正月暗莓墙,雨侵苔砌。...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三年渡辽海,涉琼南而归,备尝艰阻,胸次益潇洒廓落。再依雷峰,一旦豁然。住海幢十二年。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