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宁百咏·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苏镜潭|

飒爽英姿在眼前,昭陵茧纸几何年。

流传墨宝人间少,恐有风雷护笔巅。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猜您喜欢

  • 1.《风雨歌清朝·方其义江皋露湿渔歌苦,两岸荒鸡闻击鼓。何处征人数肠断,一声新雁三更雨。
  • 2.《感时明朝·叶太叔叹嗟吾自有,何处问同心。年往空皮骨,愁来入古今。歌谣童稚巧,战伐岁时深。廊庙宁无计,宜从纲纪寻。
  • 3.《村居杂咏·其四明朝·岑徵老至心犹壮,年华暗里迁。频添赊酒债,不许买文钱。住岂南村宅,耕无北郭田。歌声比金石,屡空忆前贤。
  • 4.《大风渡江三首·其三清朝·王士祯连山喷雪浪嵯峨,片片乘流竹箭过。忆昨伤春三月暮,江东门外柳枝多。
  • 5.《王献叔招饮绣球花下明朝·沈守正昔年快阁曾看雪,今日花开当雪看。乍似解颜迎客笑,折来催酒向唇干。尚分杨柳毵毵绿,亦怯春风颤颤寒。可惜海棠零落尽,暂邀肥婢与盘桓。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鹤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为板桥林家之戚族,人林小眉之表兄。日治时期曾经数度来台,旅居台北,受聘为林季丞的西席。为人豪放磊落,善诗文,骈体典丽高华,才思深挚,为时所称。常参与台北诗社联吟,与林小眉、连雅堂、苏大等文友相酬和。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苏镜潭《东宁百咏》,泉州:梅村诗社发行,1935年6初版。〗 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参考苏镜潭《东宁百咏》,厦门大学影印本;陈泗东〈清代末科泉州的举人进士遗闻录〉,《幸园笔耕录》,鹭江出版社,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