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陈蛰公先生

朝代:清朝|作者:苏镜潭|

数从羁馆接清扬,招饮时过绿野堂。

庑下相庄梁妇案,橐中深愧陆生装。

家贫计岂佣书拙,时乱身偏作客强。

凄绝当年王谢燕,春归犹自恋雕梁。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此收于连横《台湾诗荟》,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猜您喜欢

  • 1.《题淮南寺宋朝·程颢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 2.《谒金门·杨花落宋朝·李清臣 杨花落。燕子穿朱阁。苦恨春醪如水薄。闲愁无处著。去年今日王陵舍,鼓角秋风。千岁辽东。回首人间万事空。 ...
  • 3.《题秋山图元朝·宋本先南游雁荡北居庸,历历青山在眼中。今日不胜怊怅处,马头黄叶又秋风。
  • 4.《马秦山碧云庵联句宋朝·黄龟年团团深锁碧烟笼,安隐禅居瑞气中。万顷沧浪终夜月,更于何处觅天宫。
  • 5.《香奁八咏·其七·绣床凝思元朝·钱抠绿窗人静昼厌厌,抛却金针懒再拈。香脸托残红一线,黛眉颦蹙翠双尖。愁如乱絮随风落,恨似飞花带雨粘。小玉谩将帘幕捲,忍看双燕拂雕檐。
苏镜潭(1883?~1939),字菱槎,福建晋江人。宿儒黄门人,翰林苏廷玉之后。光绪廿八年(1902)举人(一说光绪十七年举人)。曾署晋江令三载,参与创办泉州国学书院,纂修《南安县志》。泉州温陵韬社成员。书斋署名「迟香楼」,为韬社聚会场所之一。为板桥林家之戚族,诗人林小眉之表兄。日治时期曾经数度来台,旅居台北,受聘为林季丞的西席。为人豪放磊落,善诗文,骈体典丽高华,才思深挚,为时所称。常参与台北诗社联吟,与林小眉、连雅堂、苏大等文友相酬和。大正十二年(1923)旅台期间,与林小眉酬唱,日课十诗,凡十日而各得百咏,颜曰《东宁百咏》。苏林二子才力相埒,百咏内容多咏台湾历史俗。其诗除《东宁百咏》发行单行本〖苏镜潭《东宁百咏》,泉州:梅村诗社发行,1935年6初版。〗 外,多刊载于台湾报纸杂志。〖参考苏镜潭《东宁百咏》,厦门大学影印本;陈泗东〈清代末科泉州的举人进士遗闻录〉,《幸园笔耕录》,鹭江出版社,200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