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忆诸儿

朝代:清朝|作者:潘伯鹰|

稚女骄儿随若母,一家离我似风鸢。

沉思作剧皆憨慧,却恨常时少爱怜。

淅沥独听秋馆雨,梦魂已损隔宵眠。

欲持梨栗分欢笑,默对明灯转泫然。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玄隐庐卷三

猜您喜欢

  • 1.《七夕三首·其一宋朝·陈渊北里南邻锦绣陈,万端千叠日初晴。收藏犊鼻何须挂,不与人间斗独清。
  • 2.《呈越州程给事宋朝·陆佃南海归来请会稽,锦衣新过浙江西。暂违香案蓬莱小,久擅诗名太华低。花影欲重公事退,鸟声初闹吏衙齐。云衢已怪朝天晚,乘兴无因访剡溪。
  • 3.《次韵江民表寄王圣时六首·其五宋朝·许景衡居士不溷俗,已判此生间。钓台经世志,谔谔在朝端。出处固不同,相对即欢颜。乖违限南北,奋迅无羽翰。此心日相见,未应劳永叹。
  • 4.《寄王晋卿都尉宋朝·释道潜主第耽耽冠北城,位居侯伯固尊荣。肯将踏月趋朝脚,来伴穿云渡水行。池上红蕖应渐老,山中紫笋尚抽萌。嵩阳迤逦川原胜,闻说它时卜钓耕。
  • 5.《次韵游石湖五首·其二元朝·释妙声楞伽山如九叠屏,何年截取匡庐青。方同楚客赋招隐,不学诗人吟采苓。僧蹊尽种苾刍草,梵夹遍写多罗经。诸天只在雨花外,音乐六时来窈冥。
潘伯鹰(1882-1967) 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战兴,应竺可桢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精诗词,书法多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