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纪淞沪兵燹之惨与倭舰载骨灰返国事

朝代:清朝|作者:潘伯鹰|

夜半鸣鸢结队飞,金天霜重厉阴威。

林皋火炽寒鸦绝,战地风腥野狗肥。

化石空伤遥海隔,成尘唯见满船归。

东人曷起图新命,重奠蓬瀛息杀机。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玄隐庐卷三

猜您喜欢

  • 1.《燕昭王唐朝·陈子昂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 2.《生查子·含羞整翠鬟宋朝·欧阳修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 3.《郑子家告赵宣子春秋战国·左丘明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   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
  • 4.《浪淘沙·夜雨做成秋清朝·纳兰容若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 5.《和吴伯京学正立春见寄韵元朝·陈镒我已多衰病,君今亦老成。闭门惊腊尽,把酒及春生。但愿兵戈息,从无爵禄荣。郡斋风月好,吟咏足幽情。
潘伯鹰(1882-1967) 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学习英、法、拉丁文。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战兴,应竺可桢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精诗词,书法多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