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题一首寄蟫庵

朝代:清朝|作者:潘伯鹰|

嘉遁石桥铺,行窝信义街。

涤诗增白酒,踏影费青鞋。

末契倘能托,新交良亦佳。

与君俱老矣,岂复慕安排。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玄隐庐卷十二

猜您喜欢

  • 1.《一毛不拔晋朝·邯郸淳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 2.《郊庙歌辞·释奠文宣王乐章·诚和唐朝·不详圣道日用,神几不测。金石以陈,弦歌载陟。爰释其菜,匪馨于稷。来顾来享,是宗是极。
  • 3.《李陵泣别图元朝·江垕黄云黯将暮,白日寒无晖。送客度河梁,惆怅难别离。代马虽善行,按辔姑迟迟。初心孰予察,后罪甘诛夷。君老既堪去,我及无家归。阳春满皇都,长负平生期。
  • 4.《寄四明神智师宋朝·沈辽甬水楼头看尽山,南城寺里扣禅关。老师多事犹相记,千里驰书慰病孱。
  • 5.《和千家诗六十首·其二十三·花影明朝·李江云破金碎月满台,春晴冷坐笑颜开。一枝不上佳人发,残落还教蝶梦来。
潘伯鹰(1882-1967) 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战兴,应竺可桢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精诗词,书法多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