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报恩寺吴大帝为报母恩所建

朝代:清朝|作者:潘伯鹰|

高塔危临市,长街直对门。

殿基苍藓补,榜字赤乌存。

空复经千劫,何曾报四恩。

孤儿头白到,泪尽但声吞。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玄隐庐卷八

猜您喜欢

  • 1.《北齐二首唐朝·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 2.《李匡文引谚唐朝·佚名千里井,不及唾。
  • 3.《绝句宋朝·林敏功君心恨不走天涯,不比衰翁只恋家。最是横塘黄叶路,今年无伴折梅花。
  • 4.《颂古二十七首·其十六宋朝·释昙贲蒙头不觉齁齁睡,开眼从教燄燄红。若谓平常便无事,须防豆爆冷灰中。
  • 5.《芒鞋明朝·李孙宸世上驱驰祇自纷,芒鞋有路出尘氛。春晴踏遍千郊翠,秋好穿残五岳云。幽意只同藜杖得,閒踪时趁鹿麋群。侯门珠履三千客,野外谁堪半席分。
潘伯鹰(1882-1967) 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海学习英、法、拉丁文。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战兴,应竺可桢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精诗词,书法多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