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郎母联

朝代:清朝|作者:刘文钦|

难兄弟文才武略兼优,岂期治郡有声,堂北遽传欧母逝;

悯滇黔外患内忧交迫,可奈夺情未忍,河东应借寇公来。

注释

1. 对联

猜您喜欢

  • 1.《古风其十四·胡关饶风沙唐朝·李白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
  • 2.《和陈子仪宋朝·毕仲游临行又探北园芳,且欲相延伴酒觞。不似春花少颜色,只看蜂蝶逐风狂。
  • 3.《隐居图元朝·张仲深我来江口气如蒸,今日披图眼忽青。但见林皋发光怪,夜深知有少微星。
  • 4.《武塘十咏·其四·胥山元朝·黄鲁德百里平田拥翠堆,山人传是伍胥来。剑痕犹带英雄气,白日云深锁绿苔。
  • 5.《代毛延寿辨明朝·江源忍把蛾眉逐虏行,嫌他一叹解倾城。君王莫怨丹青手,不见吴娃生越兵。
刘文钦(1881~1935),原名思明,因避清讳,更名思睿,平越(今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城内人。自幼失怙,赖母抚养成人。性聪敏,过目成诵。入州学就读,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十九年中进士。是时,知州杨兆麒器重其材,将侄女许配,并为其置地购屋。文钦受聘协修《平越直隶州志》。宣统三年(1911年)四,任上海吴淞口厘金总办。辛亥革命后,卸官回籍。 民国二年(1913年)9月至次年5月,任兴义县长。民国七年任平越县经费局董事,计入为出,节减开支,筹措经费发展地方教育。其后改任县教育局局长,时县境遭兵匪骚扰,绑票捉人,勒索赎款,以致将许多公学田典出,充作赎出费用,不少学校经费无着停办。文钦尽力计划开支,陆续赎回典当的学田,停办的学校得以复课,并购买地基扩充了平越女校校舍,动员乡绅陶名魁捐献《万有文库》丛书,在城厢小学建两间书馆庋藏,供师生县人阅览。为鼓励私人办学,他请用政府名义奖给果水地方的李学礼一副匾额:“学问经济文章,教育兴而英才出;礼乐射御书数,师道立则善人多。”民国十四年,任赤水县征收局局长,受聘为周西成幕僚。不久,辞职返乡,寄情山水,以文自娱,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病逝,葬城南三江口。刘文钦擅诗词楹联,尤工骈体文。同年,贵阳文通书局出版了其诗文集《刘文钦先生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