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庵成为长歌一首

朝代:清朝|作者:刘清漳|

青县北郭外,小小一茅庵。

榆柳杂绿槐,望之若烟岚。

中有素心人,淡泊能自甘。

耕余一杯酒,往往诗兴酣。

不作弹铗歌,意味清且湛。

世乱竞名利,吾道谁能参。

注释

1. 押覃韵 出处:沧海遗珠

猜您喜欢

  • 1.《过乌山铺元朝·伯颜(子中)溪流霜后浅,野烧晓来明。古路无人迹,空山有驿名。衾寒知夜永,柝响觉风生。苦被浮名误,栖栖复此行。
  • 2.《著书罢思南还复会客自番禺来因赋此诗宋朝·释契嵩平昔著书今粗毕,南还终欲隐罗浮。初春况遇故乡子,终夜更誇沧海游。但贵羊城风物好,岂辞梅岭路歧脩。应须相与葛洪辈,抗迹山林送白头。
  • 3.《第三十七云居六户颂宋朝·释义青春到石人视远山,莺啼花木碧波闲。须知云外岩松瑞,千古迎风任岁寒。
  • 4.《甲寅元旦早朝诗二首·其一明朝·李孙宸禁苑春光引直庐,日华高捧紫宸居。风回辇道烟光绕,天应钩陈法象舒。鹓佩万年瞻斗极,龙颜何日御簪裾。小臣接迹夔龙后,愿拟冈陵颂九如。
  • 5.《挽张素臣先生逝(序略)清朝·王抱承古来称君子,不于温饱中。举世莫之爱,天亦固其穷。然后见言行,可以为世风。谁为后来者,素心推我翁。结庐虽人境,杳然闭闲宫。一函义文经,抱以究始终。我来永诀时,犹提...
刘清漳(1871-1946),字钜源,献县人。生于同治十一年五,周岁丧父。光绪十七年(1891)娶妻李氏,未期月而卒,翌年母亦亡故。遂奔走塞外,客寄成都,后徙居青县,设馆于公署,授徒度日,躬耕自给,吟作文,与世寡营。渐以其文受知于桐城姚永概,又为天津严范孙所赏识。民国十七年(1928)曾参与编修《青县志》,与邑人姚锦、郑清寰等交好。二十年县志修成,一度赴津设教馆、结诗社。民国二十六年(1937)迁亡妻李氏之骨葬于青县,遂终老于此。著有《衡门叟诗集》、《文集》、《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