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辘行

朝代:清朝|作者:刘良璧|

晓出彰山北,北风何凄凉。

晚入沙辘社,社番何踉跄。

十年大甲西,作歹自惊惶。

牛骂及大肚,挺而走高冈。

蠢尔无知番,奋臂似螳螂。

王师一云集,取之如探囊。

忆此沙辘社,先年未受创。

王丞为司马,抚绥得其方。

孙公为副臬,恤赏不计量。

为言北路番,无如沙辘强。

马牛遍原野,黍稷盈仓箱。

麻踏如飞健,牵手逞艳妆。

倘为千夫长,驭之楫疆场。

张弓还挟矢,亦可壮金汤。

奈何逢数奇,职守失其纲。

劳役无休息,铢求不可当。

穷番计无出,刳肉以医疮。

支应力不给,势促乃跳梁。

一朝分箭起,焚杀自猖狂。

蛮声振半线,羽镞若飞蝗。

调兵更遣将,荡平落大荒。

危哉沙辘社,几希就灭亡。

皇恩许迁善,生者还其乡。

番妇半寡居,番童少雁行。

嗟乎沙辘番,盛衰物之常。

祗今防厅廨,荒烟蔓道旁。

造物宁恶满,人事实不臧。

履霜坚冰至,易戒恶可忘。

夜深风飒飒,独坐思茫茫。

司牧人难得,惘然太息长。

注释

1. 押阳韵 出处:此收于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艺文〉,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2. 作者注:「乾隆五年(1740

猜您喜欢

刘良璧(?~?),字省斋,湖南衡阳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雍正五年(1727)由连江县转知诸罗县,雍正七年(1729)秩满,雍正九年(1731)调补龙溪县。有才干,为政勤敏而爱民。雍正十三年(1735)升漳州海防同知,驻南胜,立义学,政声大著。权知漳州府事。乾隆二年(1737)由漳州海防同知升任台湾知府。乾隆五年(1740)升分巡台湾道,《湖南通志》:「良璧状威猛,而清慎强明,能以恩信驭众,在官数载,令行禁止,台人畏而敬之。」丁艰服阕,乾隆十二年(1747)补兴泉永道。以老乞归,卒于家,年八十馀岁。 〖参考谢浩〈湘籍「分巡台湾道」刘良璧事功述略〉,《湖南文献》三卷一期,台北:湖南文献社,1975年。〗刘氏在台前后近十一年,究心地方土,曾历时八,于乾隆五年(1740)主持编修《重修福建台湾府志》二十卷;另著有《台湾土记》一卷,惜未见刊本传世。(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