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物杂咏(鲥鱼)

朝代:清朝|作者:郑鹏云|

银鳞肥美品无双,多骨何须恨满腔。

最是荔支将熟后,馋涎忆到富春江。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江韵 出处:此收于《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1901年612日,第一版,又载郑鹏《师友义录》、赖子清《台湾诗海》。

2. 鲥

猜您喜欢

  • 1.《西郊晚眺元朝·王懋德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牧童牛背閒横笛,却笑诗人马上吟。
  • 2.《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其一明朝·王立道平生轩组意,不为慕轻肥。身世夔怜蚿,风尘犬吠衣。微官百指累,旧业五湖归。怪得驱驰久,秋来双鬓稀。
  • 3.《挽张百熙联清朝·文斌生有自来,独钟衡岳英灵气;死何所憾,未竟长沙磊落才。
  • 4.《题西渠水亭·其一明朝·朱浙高柳阴浓半掩扉,平田水满鹭交飞。小江风物堪图画,落日渔舟荡桨归。
  • 5.《萧瑟明朝·李孙宸萧瑟频年意,逢秋倍不堪。无媒通魏阙,有梦到江南。日报攒眉剌,时修媚客函。消磨少壮去,短发已毵毵。
郑鹏(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云为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绛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