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感怀

朝代:清朝|作者:蔡国琳|

叶落空阶秋气閒,艰难两鬓渐生斑。

柴桑归老陶元亮,枯树伤心庾子山。

少壮几时年欲暮,功名一霎念全删。

谋生剩有蜗庐在,参透禅机静掩关。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此组收于林钦赐《瀛洲诗集》,又载赖子清《台湾诗醇》、《台海诗珠》。

猜您喜欢

  • 1.《闻鹊喜·吴山观涛宋朝·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
  • 2.《咏菊二首·其一清朝·方仁渊野圃霜高九月天,疏枝繁蕊满篱边。陶家酒熟花应笑,杜老诗多句欲仙。鏖战西风秋作骨,冷笼细雨淡凝烟。深杯此日休辞醉,再到重阳又一年。
  • 3.《送王继学廉使元朝·梅实天地开元运,山川毓俊良。皇猷资黼黻,令德著圭璋。列位登台鼎,垂绅佐庙廊。设施崇礼乐,出处系纲常。报国心能赤,忧民鬓巳苍。存诚常恳恳,求道亦皇皇。不向炎荒去,谁知...
  • 4.《临渊行明朝·石宝兢兢复兢兢,临渊游子泣且行。孤鸿夜保万里翮,逸骥朝踏三春冰。洪涛可畏发欲竖,断岸未坼神先惊。长安少年惜金紫,白日弯弧射封豕。凌烟一笔万死轻,冷笑王阳但为子。人生...
  • 5.《刘子端舍人惠琴鱼清朝·王士祯琴溪水泱泱,鲤鱼三尺长。琴高骑鲤撇波去,至今溪水桃花香。桃花香时临上巳,琴鱼忽遍琴溪水。半寸难求鳞与鬐,况从丙乙分肠尾。由来风俗当园蔬,水乡风味无时无。居然远致...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光绪十九年(1893)受命纂修《台湾通志》采访。乙未(1895)之役,携眷内渡,旋归台南延平郡王祠设帐授徒。明治廿九年(1896)受台南县知事矶贝静藏之聘,编纂《台南县志》,又担任「扬文会」台南支会长。  明治卅年(1897)蔡国琳偕许南英、陈瘦重振「浪吟诗社」,明治卅九年(1906)又与连横、赵石等人筹组「南社」,并且荣膺首任社长。蔡氏培育赖文安、罗秀惠、林湘沅等门生。娶妻颜氏,独生女蔡碧吟克绍箕裘,书诗俱佳,有「赤崁女史」之称;纳妾吴氏,产一子,名鹭生。蔡氏生平博学多才,诗文清新,为台人推崇,著有《丛桂斋诗钞》四卷,藏于家,未刊。连横评:「〈秋日谒延平郡王祠〉一首,可谓集中杰作。……又有〈秋荷〉四首,用王渔洋秋韵,措辞宛转,寄兴遥深,足与阮亭抗手,诚集中之佳作也。」〖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笔者检索卢嘉兴〈记前清举人蔡国琳与女蔡碧吟〉、许丙丁〈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两文,以及《松鹤遐龄集》、《药烟集》、《稗海槎程》、《台阳诗话》、《台湾诗乘》所录蔡氏遗诗,编次于后。(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