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夏留别榆林士民之作

朝代:清朝|作者:杨卓林|

榆阳旧岁历艰屯,满目疮痍气不春。

愧我爱民非若子,感民视我宛如亲。

立祠肖像情何厚,遮道攀辕意更真。

对此苍黎空恨别,潸然与众共沾巾。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清州搜玉

猜您喜欢

  • 1.《醉后赠王历阳唐朝·李白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
  • 2.《中秋无月感怀清朝·孔昭绶月锁云端不放来,拟凭剑气一冲开。男儿手具回天力,洗净秋痕照九垓。
  • 3.《十二时·其四宋朝·释咸静日出卯,紫雾红霞腾海岛。挤排无限利名人,出门忘却衣中宝。
  • 4.《送卫仪宾还广西明朝·吴琏兰桂香风送去舟,一江摇漾岭南秋。橘橙景好豁吟兴,弦管调高清醉眸。玉宇到时知眷恋,珠江何日拟绸缪。湖山清趣谁能识,一度兴怀一恣游。
  • 5.《过潘元明静适堂留题明朝·李之世市朝空役役,此地得真如。竹影苔痕合,庭阴日色虚。频来非问字,凭几共观鱼。啜茗无馀事,焚香读古书。
杨卓林(1847—1926),字荫乔,青县于董经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考取咸安宫官学教习,端郡王载漪闻其品端学萃,聘为其子溥俊师。光绪二十一年(1901)改内阁中书,俸满,遴放陕西同知,到省后即充陕西乡试同考官,旋补佛坪厅同知,调宁陕厅同知。两厅均有惠政,士民建碑纪德,至今感篆。又以劳积保同知补缺,后免补知府,以道员留省,加三品衔。宣统三年(1911)六署延榆绥道。时武昌起义,榆林镇闻兵变。卓林为民请命,活人无算。卓林性情和厚,家庭孝友,乡里无间言。又善书,工制艺,门下多知名士。著有《榆林事记》,以下诸及唱酬之作俱见此书。并为本邑诗人鸣萧《惕斋诗稿》、刘天谊《同野堂遗集》作序,载于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