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耕楼记事(其三)

朝代:清朝|作者:杨桂森|

俗醇共羡礼为耕,声有弦歌媲武城。

儒梦笔花探二酉,农知艺麦十三庚。

千寻楼回红霞入,万顷秧齐碧浪生。

为有龚黄乐观稼,屡丰载颂庆西成。。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组收于周玺《彰化县志》〈艺文〉,又载彭国栋《广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

2. 其三

猜您喜欢

  • 1.《送人唐朝·徐月英 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
  • 2.《新田八景(录三首)·其二·济溪梅月元朝·靳荣溪自凝寒梅自春,梅花得月更精神。波间斜浸琼林瘦,天上高悬玉镜新。云雾屏开香扑面,水晶帘捲影随人。清光醉吸归无寐,吟就新诗夜向晨。
  • 3.《闺怨明朝·朱妙端啼鸟惊回晓梦醒,起来无力倚银屏。蛾眉未得张郎画,羞见东风柳眼青。
  • 4.《题黄南金先生乃翁翠筠挽卷明朝·朱浙翠筠不可作,空慕翠筠名。缅想林泉趣,都忘世俗情。晴曦疑雨色,静夜起天声。回首闽云结,偏将老子诚。
  • 5.《题节妇手卷明朝·朱浙别去何太速,百年未有涯。残生惟一死,万事只孤儿。白发丹心苦,青天明月知。哺乌情不展,洒泪蓼莪诗。
杨桂森(?~?),字蓉初。南石屏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以翰林散馆授南平知县。嘉庆十五年(1810)正,调任彰化知县。彰化县城原先植刺筑为城,杨氏集士绅捐资十四万,将彰化县城改建为砖城。建寨八卦上,以俯瞰城中。十六年(1811)重修学宫,始制礼乐器,又手定「白沙书院学规」。十七年(1812),兼署北路理番同知兼鹿港海防。鹿港街尾,溪流冲决,崩坏甚多,桂森捐俸倡造,更筑堤两旁,由是鹿港无水患,里人名曰「杨公桥」。以终养去;去后,民思其德,入祀名宦祠〖编者按:刘良璧《福建通志台湾府志》〈职官〉:「杨桂森,南石屏州人,己未进士,十五年任。」;周玺《彰化县志》〈官秩〉:「杨桂森,云南石屏人,翰林,十七年二月兼署(有传)」;《彰化县志》〈官秩〉:「杨桂森,云南石屏人,翰林,十五年正月任,以终养去。」;蒋师辙《台湾通志》〈列传〉有传。〗。(许俊雅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