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林十暮春瑞轩养病即事韵·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傅锡祺|

半亩庭园点缀新,茅斋暂寄卧云身。

燕如相识飞迎客,花正逢时笑向人。

梦稳不知蛮触闹,心閒欲与鹭鸥亲。

何当笔砚饶馀暇,来共清谈过一春。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此收于傅锡祺《亭诗集》,又载黄洪炎《瀛诗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2. 编者按:己酉年(1909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望木瓜山唐朝·李白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 2.《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宋朝·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 3.《雨后宋朝·高汝砺时雨雨三日,田家家万金。有年天子庆,忧国老臣心。
  • 4.《醉落魄·初夜明朝·王翃月哉生朏。小轩夜静凉如水。纤光未尽昏钟起。萧瑟空阶,叶下梧桐子。薄露寒生人不寐。疏星几个看池底。手掩重门还自启。一切虫声,尽在秋风里。
  • 5.《题营丘山房明朝·周浈周室疏封后,齐疆启国初。流风看后裔,形胜想遗墟。水合如分鲁,山回似入徐。路疑登载处,溪拟钓璜余。红树临关近,青芜际海疏。征贤方奏颂,何暇赋闲居。
傅锡祺(1872~1946),字复澄,号鹤亭、大樗,台中潭子人。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次年(1894)原拟赴福建应举,因甲午战役而作罢。日治初期以担任塾师维生,明治卅二年(1899)兼任《台湾日日新报》通信记者。明治卅四年(1901)应聘为台中《台湾新闻》记者,至大正七年(1918)止。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日治时期最富盛名的诗社「栎社」,为创社九老之一。大正六年(1917)接替因病去世的赖绍尧担任社长一职,至战后1946年去世为止,担任社长时间近三十年之久,其人其诗完整见證栎社之兴衰,是该社灵魂人物之一。傅氏对保存栎社文献贡献甚大,先后撰有《栎社沿革志略》、《增补栎社沿革志略》分别于栎社创立三十、四十周年时出版,为今人研究栎社的重要参考资料。傅氏对推展栎社活动、在异族统治下保存汉文化有强烈的使命感,但他一生以明哲保身为处世哲学,曾应日本之邀担任潭子区长、庄长,合计十一年四个,绝不涉足反抗色彩的政治运动,与林献堂、林幼春等栎社主干差异甚大。
傅氏代表作《鹤亭诗集》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出版,所收作品自1907迄1946年,长达40年,总数超过一千首。其中有大量的诗社击钵吟诗、课题诗,多属咏史、咏物题材;其次是诗友酬唱与个人抒情言志、社会貌的描写等,该书广泛保存日治时期台湾政治、社会貌,以及传统文学界之生态和变迁,价值颇高。论诗风,傅诗文字质朴淡雅,不以辞藻取胜,亦乏流丽灵动之姿,与其个性若合符节。就内容言,其诗反映传统文人面对异族统治的复杂感受与因应之道,在追求自在逍遥的表相之下,充满矛盾痛苦与摆荡不安,是当时传统文人在「坚决抗日」与「倾斜媚日」之外的另一种典型。至于为数甚少的战后作品中,则反映出对国民政府从热切欢迎到深沈失望的转变。〖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鹤亭诗集》目前通行版本收录于龙文出版社影印出版之「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兹以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诗报》、《风月报》、《南方》等,加以增补校勘。 (廖振富撰)
注文: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