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鼎湖山三十六韵

朝代:清朝|作者:许南英|

西江江水长,鼎湖湖山美。

屏障对衙斋,看山日隐几。

游山胜看山,登临兴忽起。

西人有铁君,东道是包子。

轮舟逆水行,布帆冲风驶。

顷刻到山门,山僧沿岸俟。

预备数竹兜,毋劳双屐齿。

茅屋两三家,稻田八九里。

既至半山亭,少住停芳趾。

主人命治庖,布席陈八簋。

食讫复前行,拾级互逦迤。

纡回苔石阶,层层高尺咫。

老树当路隅,疏钟度林里。

佛寺隐山腰,寺外环垣垝。

隙地起楼房,高墙筑壁垒。

红白间草花,青苍缠葛藟。

老僧亦不俗,见客询姓氏。

知是长官来,面目色然喜。

丹荔与黄蕉,浮瓜杂沈李。

通竹引山泉,煮茶甘且旨。

敬客结佛缘,邀我究禅理。

顾兹清净地,心胸涤尘滓。

振衣最高峰,游兴尚未靡。

独鹤与高飞,众山皆俯视。

怪石远如人,健牛小于蚁。

矗地青芙蓉,屹立成鼎峙。

树影阴满衫,云气寒生屣。

忽闻山麓间,有声震入耳。

山僧前致词,举手前山指。

瀑布从空悬,日夜喧无已。

百丈碧琉璃,嵌补在山觜。

排决天上泉,汇归成涯涘。

我疑上有龙,扬髯长喷水。

渔梁已巨观,匡庐可窃比。

咽石乱流声,入壑清见底。

濯足挹清流,坐石叹观止。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2. 适对三水署

猜您喜欢

  • 1.《少年行唐朝·李白少年行其一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少年行其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
  • 2.《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唐朝·杜甫逍遥公后世多贤,送尔维舟惜此筵。念我能书数字至,将诗不必万人传!时危兵革黄尘里,日短江湖白发前。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 3.《沙岭营中夜坐作明朝·李时勉太乙钩陈到月明,连营杀气夜中横。弯弓欲射旄头落,还从銮舆出塞行。
  • 4.《送梁起先游飞来兼讯高斗仲朱惟四曾文卿明朝·李之世猿声啼不尽,霜叶点行舟。地有飞泉胜,山传古寺留。玄心寄独往,幻迹恣冥搜。倘遇清音侣,酣歌月满楼。
  • 5.《雨中武贞庵督学招集东湖清朝·王士祯行人衣上雨,来自杜阳川。湖似郎官好,名因学士传。游鯈争唼雨,垂柳欲生烟。重过荷香里,还劳运酒船。
许南英(1855~1917) ,字子蕴,号蕴白、允白,自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清台湾府人。早年成立「闻 学舍」,以教书为业,曾应广储东里林家之聘为塾师,光绪十六年(1890)登进士第,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驾司加员外郎衔。后返台南,管理「圣庙乐局」事务,并参与垦土化番之职。光绪二十年(1894)应唐景崧聘,协修《台湾通志》。乙未(1895)之役,任台南「筹防局」统领,募集兵勇抗日,后知事无可为,乃将私蓄尽数散给部下后离台内渡。初抵厦门,转向汕头、鮀浦等地,后为生计赴南洋,不顺遂,返国后入都供吏部,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知县。其后又分任广东乡试阅卷分校、佛山税关总办、徐闻、阳春、三水等地知县、福建龙溪知事,民国五年(1916)在林尔嘉(叔臧)的介绍下,到苏门答腊棉兰为张鸿南撰写传略,后因痢疾病逝于寓所。许南英在台南时曾参与崇正社、浪吟社,与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陈望曾等人唱和往来;乙未后,曾于明治四十五年(1912)、大正五年(1916),两度来台。期间与南社、瀛社、桃社、社、栎社等诸多诗友往返。民国二年(1913)厦门鼓浪屿菽庄园建成,林尔嘉广邀诗文同好组「菽庄吟社」,许南英亦常参与盛会。现存《窥园留草》包括「窥园诗」、「窥园词」。诗集按时间排列,甲申以前(光绪十年,1884)之少作亦收录。兹以1933年北京和济印书馆之原刊本为底本,参照1962年台银本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