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屿木盘木船泥碗歌(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朝代:清朝|作者:梁成楠|

木盘三尺谁所斲,其制不雕复不琢。

老髯好事作盘铭,铭字中央周四角。

刳木为舟长尺咫,黑白二文皆两已。

土簋土型分始见,混沌胚胎拙无比。

老髯摩挲向予语,南溟之南番所处。

火烧屿与红头屿,有如东西列两序。

火烧屿有汉人至,舶来或载漳泉器。

红屿诸夷但闭关,汉人不入昆明地。

葡萄酒,淡芭菰。

大瀛人,以为娱,口腹同嗜彼独无。

干戈揖让何多事,结绳制字胡为乎。

寄译象鞮皆不用,指天扪腹声呜呜。

我闻有虞制器始用漆,日本漆师称第一。

舟楫之用济不通,火轮奇妙逾神工。

汝定哥窑纷制作,洋瓷缕采黄金错。

金车玉辂本椎轮,茹毛得饱思猩唇。

玉杯象箸莫太息,却怪先为火化人。

髯乎莫笑红屿器朴拙,太朴不完生诡谲。

弧矢收威震炮车,九州四海皆流血。

何如民物尚得古人意,规矩高曾良不啻。

反本复始当有时,愿君宝此勿轻弃。

注释

1. 出处:此收于连横《台湾诗荟》,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2. 此诗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望夫石元朝·李梅国北望夫兮南望夫,藁砧不来两当涂。山头风雨终日有,世间名节何地无。季隗九死怨重耳,彭郎半生忘小姑。妾身若有依凭处,此石亦能言魏榆。
  • 2.《次沈希豫竹林倡和韵明朝·朱翰清时无事乐雍熙,物外幽寻也自宜。山寺有僧留共饮,石枰无藓坐弹棋。日斜茶坞莺啼缓,月上松林客散迟。记取琅玕题字处,明朝来此重论诗。
  • 3.《成化庚子岁长至后八日余偕冯秋官佩之过同寅邵文敬第夜坐联句八首俱借韵走笔·其六明朝·江源小阁疏灯夜瓮开,悬河高论古今该。霏霏玉屑随风散,皎皎冰帘带月推。思入江梅春未泄,梦回池草兴还来。玉山竟倒梨床上,邻父休惊鼻息雷。
  • 4.《石磬·康济有石坚如玉明朝·李昌隆康济有石坚如玉,曾在澬阳水底伏。江神呵护谁敢窥,夜半精灵光如烛。物之硗异叩无端,不有郡乘何有传。渔郎乍见作金取,俄顷化石亦徒然。形长五尺馀五寸,不假磨砻自光莹。...
  • 5.《题乔子静桃花流水图清朝·王士祯青山白云外,合沓无终始。小艇漾溪流,幽兴何穷已。夹岸桃花林,连绵复相似。落英正缤纷,芳草亦鲜美。茗碗置船头,笭箵挂船尾。不愁风水逆,去住皆可喜。傥遇避秦人,或逢...
梁成楠(?~?),字子嘉,号钝庵,清广东三水诸生。少怀才负气,应制科时因得罪有司,离乡出走;遍游长江中下游,曾于吴、楚一带担任幕客。厌刑名、钱谷之俗,后东渡来台。居台十馀年(约1885~1895),入巡抚刘铭传幕下,并在中部统领林朝栋军队担任书记,掌理开抚番之相关文书,深得刘铭传器重。光绪十二年(1886)负责东势角抚垦事宜,亲自走访各番社,询问民众疾苦,并纳番女为妾,甚得当地住民爱戴。光绪十三年(1887)安抚万社番民,并有意开发卓兰一带,置产台湾。乙未(1895)割台,委署彰化县令;未几,日军至,携妾从刘永福内渡,在台之家产尽失。日治后,再度来台,寓居峰林家;曾走访鹿港洪繻,以诗唱和,相谈甚欢。后因在台不得志,郁郁离去,客死于香江。洪繻《寄鹤斋诗话》评:「钝庵诗法,盖由昌黎入手而上溯杜公,旁及苏、黄也;故健而峭,宗派甚正。」。近人李渔叔认为梁成楠诗,即境抒思,吐词真切,能摒除浮词伪语,有清明亢爽情致。兹以连横《台湾诗荟》收录梁氏六十八首诗为底本,参照洪繻《寄鹤斋诗话》、许铁峰《铁峰诗话》、郑鹏《师友义录》、赖子清《台湾诗醇》、陈汉光《台湾诗录》等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