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梅

朝代:清朝|作者:陈廷植|

传来消息这番新,春满孤山探问频。

若识予心虚似竹,臞仙应笑遇知人。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此收于曾笑《东宁击钵吟前集》,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海诗珠》。

2. 编者按:「这」,《台海诗珠》作「乍」。

猜您喜欢

  • 1.《会昙老宋朝·释净端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
  • 2.《偈颂一百零三首·其三十九宋朝·释月涧等闲拈起一茎草,贵如泥土贱如金。活能死兮死能活,那个师僧病最深。
  • 3.《二杨耸翠明朝·李维樾漫道长杨树杳然,两株犹挺潞河边。灵根百尺斜浮水,老干千寻互插天。复阁参差云里近,双峰缥缈雾中连。丝丝垂绿飞花日,系尽往来万里船。
  • 4.《临江仙·春潮明朝·李雯一曲画桥春水急,绿帆远挂斜阳。谁家艇子近垂杨。杏花新雨后,初浴两鸳鸯。暮暮朝朝来信准,教人无奈横塘。新愁恰与此平量。惯随明月上,更弄柳丝长。
  • 5.《家园十咏·其一·来青楼明朝·沈懋孝楼外蓬莱十二重,开帘不隔翠芙容。主人楼上横看处,恰似天台面面峰。
陈廷植(1869~1957),字培三,又字槐三,号祐槐,台北大稻埕人。清贡生陈儒林长子,擅长诗文,光绪十五年(1889)由学政刘铭传取中秀才。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割台,侍父避地本籍泉州同安。未几归台,明治三十三年(1900)获颁绅章。初设退一斋教授生徒,以训蒙为乐。明治四十二年(1909)准设私塾培德书房讲授汉学。大正二年(1913)应日人之请,任大稻埕公学校汉文教师,大正七年(1918)辞职。陈廷植为台北「瀛社」创社(1909)社员,大正十二年(1923)应门生黄师樵建议,另组「聚奎吟社」,同时创「养性斋诗学研究会」,成员以其门生为主,时于陈氏宅中举办击钵吟会,与其他北部诗社「天籁吟社」、「淡北吟社」、「鸥社」(旅北同仁)、「萃英吟社」等组成五社联吟,时开雅集。其诗作大都已佚失,今仅散见于各选集及日治时期报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等徵诗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