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竹郑梅痴游诸罗席上见赠韵

朝代:清朝|作者:陈家驹|

片羽秋云感世轻,跫音喜得问鸥盟。

板桥画意承先绪,驴背诗怀仰逸情。

银甲偶搊秦女曲,金樽喜按杜家兵。

雾峰九九思前度,闻野鸣皋鹤一声。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此收于赖子清《台湾诗醇》。

猜您喜欢

  • 1.《杜司勋唐朝·李商隐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 2.《捣练子·其四·孟姜女六首唐朝·敦煌曲子长城下,哭声哀。感得长城一垛摧。里畔髑髅千万个,十方骸骨不教回。
  • 3.《赠送冯嶰谷出关明朝·王猷卧龙谁肯老沉吟,万里从戎国士身。欲洗英雄埋骨恨,更酬圣主筑坛慇。防胡岂藉羁縻策,仗剑期空绝漠氛。为语玉门关外将,东南民力竭如焚。
  • 4.《过定林寺宋朝·卢襄寒旌隐隐入花村,小雨初晴水带昏。不惮山程寻寺去,只将诗思与僧论。菱侵水步深藏艇,柳暗人家半掩门。莫厌禅居萧冷甚,此来一为访溪荪。
  • 5.《雪中送酒与东痴二首·其二清朝·王士祯东皋未三里,潢水凡几曲。风雪掩荒蹊,往来断樵牧。先生高卧处,柴门翳苦竹。雪深门未开,村鸡鸣乔木。日高炊烟绝,吟声出茅屋。欲寄一瓢酒,聊以慰幽独。天晴傥来过,就我...
陈家驹(1862~1926),字少圃,号 潭,又作笛潭。嘉义人。光绪年间取进嘉义县学,博学多闻,工于诗,善小楷,亦通音律。改隶后,于嘉义设帐授学,当时汉塾虽逐渐凋零,但陈氏所主持之私塾仍能屹立不摇,对该地汉文命脉之延续贡献颇大。明治卅八年(1905)与嘉义王朝文、林玉昆、许紫镜、庄伯容等十馀人,凑集会银四百圆,设立文昌会,名曰「友声社」。次年(1906)担任嘉义区街庄役场书记,办理事务细心负责,极获好评。明治四十二年(1909)五嘉义「罗吟社」创设时,陈家驹与当地诸吟友庄伯容、白玉簪、赖建藩、林维朝、赖若、徐杰夫等人皆为该社初期会员。大正七年(1918)十月,台湾文社创立,并发行《台湾文艺丛志》,陈家驹因具有学术名望被推举为该社之「评议员」,负责评选诗文。大正十二年(1923)应北港曾席珍之聘,担任「汾津吟社」教师。大正十四年(1925)因病半身不遂,卧床数月,于次年(1926)二月过世,享年六十四。〖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报」,1905年9月20日,第四版;《台湾文艺丛志》第一年第一号,「台湾文社规则」,1919年1月;《台湾日日新报》,「诸罗特信」栏,1920年6月6日,第六版;《台湾日日新报》,「诸罗特信」栏,1926年3月30日,第四版。
〗著有《少圃诗文集》,惜今未得见。今陈氏诗作乃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鹰取田一郎编《寿星集》、赖子清编《台湾诗醇》、《台海诗珠》、林维朝著《怡园唱和集》、赖柏舟编《鸥社艺苑初集》辑录编校。〖参考颜尚文《嘉义市志‧语言文学志》,嘉义:嘉义市政府,2005年8月;江宝钗《嘉义地区古典文学展史》,台北:里仁书局,1998年6月。
〗(陈晓怡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