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游玉泉山登妙高塔

朝代:清朝|作者:陈宝琛|

偷閒豫了登高债,思旧来寻酌水盟。

垂暮犹淩孤塔迥,无尘能洗此泉清。

离宫树石馀王气,绝岛风涛有战声。

地下故人应见念,忧危当日自承平。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猜您喜欢

  • 1.《更漏子·送孙巨源宋朝·苏轼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空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 2.《缙云山中夜坐元朝·朱公迁闭门清坐意超然,却有愁情断复连。木叶怕寒霜满地,梅花照影月行天。山林岁晚身犹客,砧杵声高人未眠。起傍茅檐听过雁,哀鸣只在白云边。
  • 3.《九日宋朝·释元肇晓烟和露湿秋光,幽鸟声声在翠篁。世事又随明日别,菊花只作去年香。风前落帽人千古,云外惊寒雁一行。脱木萧疏砧杵急,倚筇无语到斜阳。
  • 4.《寄黄明府明朝·佘翔溪水泠泠日欲斜,孤蓬晚泊乱啼鸦。不知三径行吟处,犹有东篱未吐花。
  • 5.《七夕有怀明朝·李云龙瑟瑟西风起,松房夜掩关。月华凉似水,河汉在人间。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尽忠辅育。张勋复辟,推举为议政大臣。民国廿年(1931)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及建国登基,仍随侍为帝师傅。民国廿四年(1935)捐馆,年八十八。  陈氏善,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著有《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公奏议》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参考(1)《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