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逢几道有诗酬之

朝代:清朝|作者:陈宝琛|

桑田三变休龙斗,海上连宵重说诗。

此事可怜成古调,馀生相对看枯棋。

村夫食粟能无健?世路回车又有歧。

岁晚卖文充市隐,水乡丹橘问归期。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猜您喜欢

  • 1.《七律·洪都近现代·毛泽东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 2.《折桂令·过多景楼元朝·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 3.《题胡潜风雨山水图宋朝·洪朋胡生好山水,烟雨山更好。鸿雁书远空,马牛风塞草。
  • 4.《题姚愧州明府园亭·其二明朝·佘翔亭对青山一水分,隔林啼鸟静中闻。若非寂寞耽奇字,载酒何人问子云。
  • 5.《忒忒令明朝·沈鲸这宫娥愁容可怜。平白地泪抛如霰。又看贴介:细觑他行藏举止如曾见。莫不是梦中相善。枉教我详顾盼。费踌蹰。想不起是何年外。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尽忠辅育。张勋复辟,推举为议政大臣。民国廿年(1931)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及建国登基,仍随侍为帝师傅。民国廿四年(1935)捐馆,年八十八。  陈氏善,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著有《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公奏议》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参考(1)《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