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廿五夜山中怀蒉斋

朝代:清朝|作者:陈宝琛|

东坡饮啖想平安,塞上秋风又戒寒。

此别岂徒吾辈事,即归能复曩时欢?

数声去雁霜将降,一片荒鸡月易残。

独自听钟兼听水,山楼醒眼夜漫漫。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猜您喜欢

  • 1.《百丈山记宋朝·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
  • 2.《因客话有感宋朝·李正民女子争桑事至微,两国暴骨实堪悲。太行孟门岂崭绝,坐觉人情尤崄巇。
  • 3.《次韵程道徽三首·其二宋朝·周孚子家江滥觞,还送江入海。凄凄兕虎叹,屈指已十载。饥唯三韭足,寒止一衲在。试问十二宫,从来谁主宰。
  • 4.《句·其四宋朝·释德洪梢横波面月摇影,花落尊前酒带香。
  • 5.《如梦令·其五·忆柳庵山寺清朝·王士禄忆住柳庵山寺。幽兴随心无次。支枕敞晴窗,卧选万山紫翠。清吹。清吹。我爱涧松妩媚。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尽忠辅育。张勋复辟,推举为议政大臣。民国廿年(1931)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及建国登基,仍随侍为帝师傅。民国廿四年(1935)捐馆,年八十八。  陈氏善,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著有《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公奏议》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参考(1)《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