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刻烛传觞尽此宵,平明准看海门潮。

春风梅柳当前秀,故国云山入梦遥。

苏武居胡仍仗节,伍员复楚且吹箫。

人生聚散何须念,回首枌榆感寂寥。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猜您喜欢

  • 1.《虞美人·枕上近现代·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 2.《遂昌纪事元朝·洪焱祖万嶂周遭立,双溪会合流。虽晴云可掬,但雨涨堪忧。岭不通商担,湍偏拒客舟。穹林长似暮,乱石自生秋。僻壤连衢婺,遗风染粤瓯。百家成聚落,何地许遨游。晓市花猪肉,宵檠...
  • 3.《句·其六宋朝·林迥尺书中夜至,清晓即扬鞭。
  • 4.《香柳娘明朝·汪廷讷那狱中铁围山杳冥。铁围山杳冥。石沈深阱这狱中。碓舂锯解还钉钉。外:为操刀系绳。为操刀系绳。阳世太欺凌到今日。泉台有知證。
  • 5.《金钱花明朝·沈受先众行同唱:画桥流水东西。东西。斜穿竹径松溪。松溪。红雨坠。杏花飞。双屐齿。印香泥。诗酒伴。正相随。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