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已过,庭菊尚开,晚凉对此,宠之以诗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蒲紫榴红映醉觞,庭前有菊尚芬芳。

东篱得气秋先到,南国餐英夏自长。

大隐市中閒日月,高人世外忘炎凉。

涉江欲采寒花赠,箫鼓纷纷竞渡忙。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猜您喜欢

  • 1.《代作许寿诗明朝·王立道清溪一派五湖通,云影波光十里同。老人洗髓初成道,为访当年河上公。
  • 2.《宋朝·郑雍访古直寻齐守事,诵诗还爱紫微才。
  • 3.《东湖杂诗·其四明朝·吴昜停午片阴合,移时急雨鸣。檐虚旷野失,壁破怒涛倾。龙饮前溪罢,虹依北岸生。新晴豁远目,喜见众峰清。
  • 4.《送郑郡幕赴兴化明朝·沈鍊山水推名郡,清才副幕寮。梅花知几树,应待朔风飘。行李悬双剑,壶餐奉一瓢。为官不厌苦,所至有风标。
  • 5.《念奴娇·其六·送李云田往吴门,次留别韵清朝·王士禄昨来良会,喜长歌才已,短歌重续。杂坐挥毫纷气色,好手人思得鹿。大雅扶轮,小山承盖,慢戏非同束。奇文共赏,为欢真觉难足。就里才子君虞,文心肆映,绣结金还蹙。惆怅风...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