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林南强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大墩别后久无诗,塞北江南一梦之。

我爱张良如好女,人言鲁肃是狂儿。

湖山劫换莺花老,风雨秋高雁札迟。

便欲讨春东海去,倚栏重续牡丹词。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猜您喜欢

  • 1.《伐树宋朝·吕陶此心非是好伤生,重倚西轩觉眼明。但得樗樠芽蘖尽,县人何必笑丁丁。
  • 2.《谒凤山公生祠二首·其二明朝·王瑛黑山东下水如潮,晓傍祠门绾玉镳。野老尚能陈往事,秋襟何啻挹奇标。河丘勋迹晴空丽,洛社耆英故国遥。秀野囗中神注里,欲凭江雁寓芳谣。
  • 3.《香奁八咏·其八·霜杵秋声元朝·黄伯旸青娥筛空冰粉乾,石光如镜歊清寒。更长月白响不绝,碧梧惊起双栖鸾。堂上阿姑身未煖,千音万韵劳玉腕。要使离人枕上听,凭仗西风莫吹断。
  • 4.《华阴怀古明朝·李贤西出潼关到华阴,油然清兴发胸襟。希夷洞口荒苔合,玉女峰头古木森。扪虱忆谈当世务,却金曾愧故人心。可怜隐显俱陈迹,落日风寒起暮砧。
  • 5.《简友人姜贵宪明朝·李贤位重才微愧不充,春冰危惧此心同。宦途敢属苍生望,稔岁良由造化功。五十光阴惊白发,一生怀抱有丹忠。前脩晚节尤关意,须向明时取令终。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