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明孝陵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汉高唐太皆无赖,皇觉寺僧亦异人。

天下英雄争割据,中原父老痛沈沦。

亡秦一剑风云会,破虏千秋日月新。

郁郁钟山王气尽,国权今已属斯民。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猜您喜欢

  • 1.《满江红·敲碎离愁宋朝·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
  • 2.《游东田南北朝·谢朓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 3.《叔父生日·其一宋朝·苏过重耳飘流十九年,我公涉世屡艰难。笑看礼至争铭鼎,便学陶宏欲挂冠。枕上轩裳何足梦,壶中天地本来宽。幅巾从此追巢许,永愧苍生起谢安。
  • 4.《黔中曲三首·其二明朝·朱茂时土风不改古牂牁,铜鼓迎神蹋足歌。一种黔南水西鬼,黑罗罗笑白罗罗。
  • 5.《元宫词(一百三首)·其六十二明朝·周宪王大都三月柳初黄,内苑群花渐有香。小阁日长人倦绣,隔帘呼伴去寻芳。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